王林昌国画技法杂感(五)

logo

免费注册

名家艺术技法首页 - 美在新闻 - 名家艺术技法

王林昌国画技法杂感(五) 发布于:2015-07-16 16:51

文:王林昌


笔法技法   执笔,竖管竖锋,笔纸垂直,指实掌虚,用笔沉稳!大笔握上半部,小笔握下半部,写意握的高,工笔握的低,大幅握的高,小幅握的低!

中锋:在国画中重要,它出来的艺术效果有含蓄、圆浑和厚重的感觉,方增先说过:“扁笔”也可用,它变化多,但要有一些分量重的中锋夹在中间撑腰……中锋象钢管,视觉上突出,分量重,在整体上,重要的地方,要布置一些中锋,这样才能把整体支撑起来,行笔要稳重!

侧锋:其艺术效果,墨色丰富,奇峭多变,宜表现粗类物象,如树干;笔画间易形成飞白,得到虚实变化的笔墨情趣;笔画边缘一边或两边毛涩,不流于光滑,增加线条的形式美,在国画中很重要,有一些笔墨情趣。

托笔:轻快流畅,宜表现转折不多的线,如钩云、水纹等

全锋:又称老笔,破笔全锋按下直扫,任意破散,一气呵成,宜表现老梅、虬松、苍藤、古柏、顽石等有苍老感觉的物象。

藏锋:浑厚、含蓄,无飘浮感,露锋县单薄,锋芒毕露,线条锐利,还有火气!

破笔法:不同于老笔,老笔按到笔根,破笔仅散笔锋一部分或全部,宜用于鸟类羽毛、松针等。

圆笔:篆书多圆笔!吕凤子:“使笔直立,锋在正中,用浓墨画一条线,在日光中视之,看到在线的中间有更浓的一丝痕迹,象圆轴的中轴,给人以圆感,叫之为——棉里针,又叫篆书笔画”,黄宾虹线的中间有一条黑痕,两面光,画巨石常用,画树也可!

方笔:类刷笔,隶书多方笔!吕风子:“使全毫铺开象刷子,略卧其管倒向前进,线向上下左右追,管向它相反的方向做侧倒势,倒推前进,其线条,映视之,线两沿特黑,中间平,有方感,故叫之,也叫隶书笔画”黄宾虹即“剑脊法”,线中间留有一条白痕,两面光,宜画秋树枯木,非下苦功,不易得法!

笔法笔锋的运用,古人和大家们,体会很多,著书立说者也多,以上仅为最基本的一点皮毛!贺天健就有:直笔中锋,卧笔中锋,侧笔卷上,倒笔提上,卧笔旋拖,放笔直下,仰笔伸缩滚擦,垂笔揩擦,侧锋轻折,下笔重注,仰笔剔掠,仰笔旋拖,卧笔拖搁,卧笔横拖战动,他总结的笔法很多很细,不一一列举了!

 

墨法:比笔法难得多,不是一个单纯的“黑”的概念,用墨不得法,更谈不上苍润华滋、气韵生动。于非闇的五墨,即墨阶五墨:焦——砚墨半日挥发,再用来画画中极端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,他是全幅中特别黝黑的部分,黑而有光。浓墨——次于焦墨,焦墨可能有光泽,而浓墨有水,黑耳无亮光。重墨,淡墨,水分加多,成了灰色的叫淡墨。清墨——在墨彩上则是仅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,这影子去表现朝雾夕烟中模糊的形象。

明代人的五墨:宿墨——磨好了不用,有三两天的停着。焦墨——磨浓后,干在砚上。退墨——磨剩下的墨根,放置在那里很久的。浓墨——磨浓的墨。埃墨——锅底刮下的灰,以上为墨性五墨。浓墨有干湿, 淡墨也有干湿,黑白(浓淡的极端),以分阴阳明暗,干湿以求苍翠秀润,浓淡表示凹凸远近。这就是墨彩。宿墨,退墨,是脱了胶的,画到画上,就会产生另外的效果,焦墨是蒸发了水分而浓缩的浓墨。

破墨:破,打破原有的墨痕,而产生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,滋润苍翠的灵活效果,趁湿破或半干破,更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,最早见于南北朝。 淡破浓或浓破淡,都可产生不同的强烈或温和的艺术效果。

积墨:一层层往上积,一般从淡到浓,层层积染。郭熙云:“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,即墨色滋润而不枯”,黄公望曰:做画用墨最难,但先用淡墨积到可观处,然后用焦墨、浓墨分出畦径、远近,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。具体办法有:干后积,有的是半干半湿时积,要注意的是积而不是平染。而是用淡墨染中带擦,仍然笔笔有法。近代黄宾虹最长于积墨。

蘸墨:徐渭诗:“尚有旧时书秃笔,偶将蘸墨点葡萄”,就是笔尖饱含淡墨,蘸浓墨后速画,有一边淡中浓,或半淡半浓的滋润而有立体感效果。古人兰竹常用之,没骨法的花卉,半红半绿或半干半赭,半墨半色……等,也都属蘸墨技法。

泼墨:不是真的用砚台往宣纸上倒,还是用笔来画,不过看起来有如泼的效果。用墨态度上说有泼的意思。跟李成的“惜墨如金”,恰相反,效果要见见其酣畅淋漓,适宜于表现烟雨云山。近代泼墨发展到泼彩,张大千作过很大的尝试。 

干墨法:如清代的程邃,现代的张仃,在一幅画上要求有干有湿,才具有节奏感。



用的少的墨法:就是染、渲、檊、渍、滃

染:染的作用,使物体显出凹凸阴阳向背的作用,加强其立体感,而染的特点是没有笔墨痕迹,所以染时用两笔,一笔蘸水,一笔蘸墨或色,趁墨色未干时,由浓到淡,逐渐染开,不能有界限,在花卉中用的最多,一次不够,可多染几层,这叫积染,积染要注意适可而止,不要愈染愈平愈灰,出现脏、腻、闷的缺点。这是因为把原来对比效果很好的关系,都模糊到一个中间调子里去了, 所以画面晦暗。染分点染、渲染、分染、烘染、接染、罩染等,如点染,是用较散碎的笔,笔与笔之间可以连接,可以留有空隙,这些空隙有的渗化,有的是飞白,有的是留白,有多变起伏的感觉。渲染用于人物的衣褶及山水瀑布的两边,也叫“分染”。烘染也叫烘,用于天空水上之际,具体画法是在矾纸或熟绢、熟宣上,将一块墨或色,另用一枝清水羊毫笔,向四周润开,由深而浅,从中心向四周扩散,很象烘焦的痕迹。

 

接染:在生宣上,(如染云),怕边缘产生界限,所以光把这部分用清水打湿,将墨或色染到湿处,就自然融接起来,产生由深到浅的效果,这是水与墨接,还有色与色接,也在前色未干时后色接上,使两色融接起来,不产生生硬的痕迹。接染时注意笔触要一顺,不要有横有竖,有正有斜,染时不要求不见笔迹。

罩染:是在原有的墨色基础上,再罩一层,积染是同色,罩染是墨罩色,色罩墨,或者色罩他色。

渲:可单独成一法,也可归染,渲是水得水。郭熙:“擦是以水墨,再三而淋之,谓之渲,”,作用一样,差别是染不见笔触,渲见笔触,水分较小,有时近皴。所以也有皴染的说法。擦是干的,渲染是有水分的,见清晰笔触,故有毛厚感觉,注意要保持润泽透亮,不要干枯。

檊:过去解释是,一种淡墨或淡色重叠而旋转而取之用在比较。接近一些山峰或峦头上,类似一种揉的运作,不过揉属笔法,擀属墨法。

渍:注意积墨法的积,是一层层积累的积,这个渍,是水渍,如露笔触而成云缝之水痕为渍,具体方法是,把笔根紧贴纸面,托上去,使它干后有一条痕渍显出。

滃:轻轻把墨水拂上去时,把笔乘机一停,使墨水壅在一处,四面的渗化后晕出去,如表现云块的边缘,非常生动。 

 

笔法的具体要求:

1. 宜劲忌弱:劲,笔力,线条的力量感是:“力透纸背,笔能抗鼎”,观者感到一种内在的力量的存在,是一种长期练习的功力。

2. 宜老不宜嫩,老是程度,劲是力度,老同劲,功夫类似。

3. 宜活忌结  活是用笔灵活不滞,有转折、徐疾、轻重、顿挫,并且运转自如,关键在于提按中提,表现下笔僵硬,滞,不会用水,也不会用墨,不是笔墨太干,运笔不畅,就是水太多,墨色积滞不化,都为大忌。

4. 宜松忌板 松可轻快自然,而不是散漫松懈,落笔时要没有拘束,随意挥洒,板为运笔不活不自然,笔墨没有变化,笔笔相似千篇一律。

5. 宜融忌刻 笔迹显露,用笔中凝,勾画之次,妄生圭角,刻也!没有处理好笔墨相破相融的关系,笔墨水,不能有机的结合。  

6. 宜润忌枯:润,滋润,不滋润并一定水分太少,干笔不一定就枯,枯,是缺蓬勃生机,这是没有处理好笔墨的干湿关系。

7. 宜平忌浮:平,力量均匀,笔笔送到,处处着力。

8. 宜园忌偏: 线条圆润而有弹性,用笔转折处有韧性,如把家属线折弯的感觉,弯而不断,无迹可寻。圆的线条有一种具有弹性的生命活力,又有一种浑厚的韵律感。

9. 宜留忌飘:留是控制笔,李可染先生得益处是“慢”,李可染作画逆锋出笔,行笔极慢,就是留。飘,是笔法大忌。

10. 宜重勿轻:黄宾虹“用笔须重,如高山坠石”,有的地方表现力需要有分量。留,还得感到不够时,进而求其重。国画最忌轻飘浮滑,但笨、浊、滞、涩并非“重”!

笔还有三病四忌:三病:

1. 是描,笔无起伏收笔,也无一波三折,

2. 是涂:仅见墨,不见笔

3. 是抹:横托直拉,非人用笔,人被笔用

    四忌:钉头、鼠尾、蜂腰、鹤膝

钉头:类秃笔,起处不明,应逆来顺受,藏锋露锋,起讫有法,收笔尖锐,放发无余,要知笔势应有回环顾视,取形蚕尾为上了。游丝,铁线、大兰叶、小兰叶皆怯蜂腰。

用墨宜忌:用墨宜活、变、合、鲜

1. 宜活忌呆: 要手法活,下笔干净利落,不托泥带水,墨色要活,要善于掌握水分。

2. 宜鲜忌灰:墨要鲜研,不要没有研浓就用,浓淡对比,宁过之不要不及。层次感,特别是有层次感的国画山水。

3. 宜变忌死:浓淡干湿要富有变化,不要笼统一个调子,就是没有光彩了 。

4. 宜和忌刻:浓淡干湿间,笔墨间要融合,不能独立,用墨太重则浊,太轻则浮,太浓无迹,太淡无神,太枯伤气韵,太润没文理,关键求一个度,和谐可宜。


本文美在网版权所有,转载需注明出处,违者必究。



    合作伙伴

热线电话:400 990 6632(7x24小时) 客服QQ:2764593604

©美在网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工信部备案 沪ICP备14039525号